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八 2025年新楼 -- 骨头龙
- 共: 💬 839 🌺 5090 🌵 65
- 新: 💬 33 🌺 17
艺术通常的含义是对美的感悟与情感的共鸣,但试验艺术获得美的感悟与情感共鸣的路径有些曲折,试验艺术之试验,具体说意在探索可能性之边界,切合了试验艺术的这种心理形态,才能获得对应的感悟与共鸣。立体画派作为现代艺术的一支,其试验探索的路径与方向在何处展开?
立体画派创作过程的两个步骤,分解与重组,在做的是什么?将描绘对象分解为不同的多面向的二维元素,然后将二维元素重新组合起来。
分解获得的是各面向的二维元素。二维元素遵循何种原则获得呢?都知道毕加索画牛的典故,我们可以从中理解二维元素的获得原则。毕加索追求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牛的形象,线条要极简,还要保证人们看到后能认出画的是一头牛。这就是二维元素的构成原则,其中的极简原则来自柏拉图的理念论。
车轮是圆的,水杯口是圆的,有个人胖得肚子都圆了,这些圆都是我们能直接经验并感受到的圆。但是这些圆都不会是标准的,规则的圆。标准的,规则的,极致抽象简化的圆只存在于柏拉图理念论的世界中。极简原则就是立体画派从现实世界向理念世界靠拢的尝试,但与你直接歌颂数学物理的美感(纯粹理念的美感)不同,立体画派在把现实中的牛理念化(标准化,规则化,抽象化,极简化)的同时,还要保证理念化的牛还能认得出这是一头牛。如此,奔向纯粹理念美感的义无反顾就多了一条减速的缰绳。我们需要从现实世界向理念世界靠拢,但是靠多近?就不能再向前多走一步了?在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有一个临界点,跨过这个临界点就是乌托邦式的虚无主义,立体画派试验探索的尝试就在此展开,而中国传统智慧则告诉我们要止于至善。
分解获得各面向的二维元素需要重新组合在一起,立体画派重组的原则我称之为对象化。对象化在立体画派技法中的直观解释就是平面化,二维元素的重组不是用二维元素搭建一个新的三维实体,而是把从各面向获得的二维元素平摊在一个平面上。所以,我们会看到立体画派会有意去弱化光影的投射关系,因为光影的投射就意味着遮挡的存在。
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立体画派画一个人像,就是把这个人锻造成一个六面的立方体,然后把这六个面平摊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所以,立体画派应该称为平面画派才对。但还是叫立体画派吧,因为立体画派在追求无遮挡的对象化的同时,还在努力保留画面的立体感。这其实与分解步骤中努力保持牛还能看起来像一头牛是相同的含义。
有了以上的铺垫,我们回到格尔尼卡这幅画。
格尔尼卡描绘战争采用的是比喻的方式。现实社会向理念社会靠拢,越过了临界点导致战争的爆发。对应立体画派创作的过程,就是分解步骤的理念化和重组步骤的对象化越过临界点导致创作的失败。所以格尔尼卡构图的混乱是有意为之,它要展现的就是越界导致的失败。
但是格尼尔卡,你说的惊恐血腥残忍哀绝,全都没有,只有混乱。甚至人物造型的畸变,压制了血腥残忍部分,你会觉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抹掉最好。
其实你在上一楼的这句话已经抓到了格尔尼卡的要点,这就是一次失败的创作,但创作的失败是为了映射社会的失败一一一战争。不过,创作失败可以抹掉,社会失败不能重来。心理锚点在理念世界会将失败归因于离理念世界太远,心理锚点在现实世界才会将失败归因于越界离理念世界太近。
当不起科普二字,我不知艺术圈主流观点是否关注这种问题,也不知专业术语该如何表达,完全是个人臆造些词急就章,希望不要引起误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你说狂草和睡莲,我都同意 5 潜望镜 字669 2025-02-23 04:57:51
🙂个人解读格尔尼卡 1 墨里荀 字1395 2025-02-23 10:31:28
🙂感谢科普,但是我有不同意见 1 潜望镜 字778 2025-02-23 14:05:55
🙂现代艺术的试验属性
🙂构成也好建构也吧对建筑来说都是基础课还要有光与影,形式与风格 自由呼吸F0 字102 2025-02-23 13:49:22
🙂你只是大人了,习惯先理性思考才做反应,给你回到儿童 自由呼吸F0 字611 2025-02-23 07:26:55
🙂问题是我看不到残肢断头啊 潜望镜 字457 2025-02-23 08:23:04
🙂瞧,你都不想回头再仔细看看那画,张嘴就来 自由呼吸F0 字303 2025-02-23 18:18:46